《新華每日電訊》推介:仁和集團傳承發展中藥文化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3月8日(全國兩會期間),新華社核心報紙《新華每日電訊》,第8版以整版的形式專題介紹了仁和集團在傳承中醫藥文化、推進醫藥創新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深度贊揚仁和集團踐行社會責任的擔當。文章深度總結了作為一家掌握傳統資源的互聯網企業,仁和集團傳統醫藥產業與創新健康產業的“雙輪驅動”發展的經驗與做法,有高度亦有厚度!
《新華每日電訊》是新華社主辦,選編新華社各線路各報刊各新媒體精品稿件、薈萃全國其他媒體精品稿件,刊發原創評論和副刊的中央級新銳主流大報。《新華每日電訊》在海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肩負著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反映人民心聲、引導社會輿論、傳遞各類信息、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建設等重要功能。2016年,全國發行量突破160萬份。
仁和集團:傳承發展中藥文化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仁和集團“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集團向創新科技型藥業集團轉型的攻堅年,更是仁和集團在諸多挑戰中拼搏奮進、砥礪前行的一年。在楊文龍董事長及董事會的領導下,公司上下深入貫徹“百花齊放,和合共贏”戰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了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這一年,仁和集團緊緊圍繞“直供終端品牌化、銷售渠道多元化;普藥是生存之本,品牌是發展之道;聚焦公司資源,打造黃金單品” 戰略方針,實現了銷售收入連續第6年翻番增長,10年增長70倍的驕人業績。
這一年,仁和集團創新板塊全力前行,通過全面擁抱“互聯網+”,深耕叮當大健康生態圈。叮當快藥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創造生態盈利新模式,加快推動健康中國落地。
一份責任貫穿始終:傳承中藥文化 堅守工匠精神
仁和(集團)發展有限公司組建于2001年,是一家根植于“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千年“藥都”,成長于江西這塊紅土地上的民族醫藥企業。多年來,仁和集團秉承“人為本,和為貴”的理念,沿著“為人類健康服務”的道路不懈追求,取得了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目前,集團實現年工業產值近100億、創利稅逾10億、員工3萬余人。下轄1家上市公司,1個高科技工業園,3家醫藥科研機構,14家藥品、保健品生產企業,15家銷售物流企業,已有42條藥品生產線通過國家新版GMP認證,成為江西省乃至全國認證劑型最多、最全的醫藥制造企業之一。
走進今日的仁和,處處能感受到一家企業對中醫藥傳統文化的秉持傳承與發展。在仁和旗下的江西藥都樟樹制藥有限公司的辦公大樓,“繼承不泥古,開拓不離宗”十個醒目的大字詮釋著它所遵循的生產發展理念,彰顯著“樟幫人”對傳統醫藥工藝的傳承與弘揚,踐行著新時期中醫藥人對“至精至微”工匠精神的堅守。
“中華醫藥生產的傳承首先是嚴保質量的傳承、大醫精誠理念的傳承。”江西藥都樟樹制藥有限公司負責人 說,比如,公司生產的一個產品,由48味藥材組成,每味藥材各有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不嚴格按規范執行,療效可能打折甚至相反。正是我們從前處理車間到制取車間各個環節嚴謹的質量控制,對藥品工藝執行的一絲不茍,對產品質量視若生命,才有了這么多服務百姓的好藥。
工匠的傳承精髓是“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工匠們在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在仁和,仍然保留著“師傅帶徒弟”這種傳統技藝傳授方式。中藥制造在選料、炮制、鑒定、檢驗、流通的每個環節都凝聚著匠心。仁和 有一套完整的師承教育以及技能等級評定機制。公司每年都會選拔一批優秀的高級技工、高級技師等帶學徒,不僅從工作上,甚至在生活上建立親密的師徒關系……
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說:“仁和集團的宗旨就是為人類的健康服務。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履行‘醫者仁心,以人為本’的企業責任與使命,從道地藥材、制藥科技、細節管理上精益求精,一次又一次地實現對于標準的超越。”
一塊招牌精心呵護:提升品牌形象 踐行社會責任
“仁和”品牌連續10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集團旗下擁有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多個品牌產品數次入選行業優秀產品品牌榜及市場新銳產品榜單……自創業以來,仁和一直注重并致力于品牌的打造,現已形成由企業品牌和主導產品品牌組成的品牌集群。
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仁和”品牌定位為專注家庭健康,以OTC藥品為重點依托,從全科藥品向大健康產品延伸。在鞏固四大品牌的基礎上,推動新產品的培育和發展,壯大“仁和”企業品牌。
2016年,仁和集團通過精心謀劃,科學調度,一方面推出多個系列黃金品種,打造工業核心品種;另一方面狠抓新品開發,確保工業持續發展。此外,仿制藥品一致性評價工作也正在有序進行,產品研發、技術攻關方面取得較好成績,共計開展研究攻關類項目109個。
從仁和集團拓展全渠道立體化營銷,到傳統產業+互聯網新模式;從集團旗下的仁和中方強勢占領優質終端,整合KA連鎖資源,提升專業營銷能力,到仁和藥業聚焦資源分級打造VIP標桿終端,努力做強四大品牌;從中進藥業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加快主流連鎖開發力度,到正方醫藥重新進行產品定位,全面創立學術推廣體系……每一個子公司、每一條商業戰線無不在一如既往地秉持仁和人拼搏向上的精神,認清形勢,把握機會;勇于創新,不斷超越自我。
品牌是一個企業存在與發展的靈魂,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仁和集團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踐行在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進程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提升品牌影響力。
2002年,在創業初期資金并不充足的情況下,集團董事長楊文龍拿出數十萬元資金為江西省豐城市一個貧困鄉村修建了一條優質水泥路,被鄉親們譽為“致富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強烈地震,仁和集團在江西省率先發起賑災捐助,共計捐助現金和物資近700萬元;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后,仁和集團在短時間內組織了首批價值百萬元的醫藥物資馳援災區;2017年2月18日, 仁和向江西省民建同心扶貧基金會捐款200余萬元……
截至目前,仁和集團共捐款、捐物超6500萬元,安置下崗職工和貧困人員就業達6000余人次。
一串串枯燥的數字,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擔當!“就一個企業而言,有責任才有生命力,有擔當才有大作為,只有承擔責任,才能樹立品牌。企業是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已成為其能否贏得尊重的關鍵。”楊文龍說,仁和集團始終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加強品牌建設的一項戰略舉措,以感恩回報社會來不斷豐富自身的品牌內涵。
一種理念激發活力:擁抱互聯網+ 深耕大健康
“創新是企業之本,創新應該是持續性的,不是階段性的,要不斷創新,沒有創新就肯定沒有未來。”楊文龍說,回顧仁和“四個五年計劃”的歷程,就是堅持不斷創新的理念,并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正式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對健康問題的重視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健康不易,做大健康市場的企業更是不易。“仁和現在做的大健康生態圈就是用戶,抓住用戶,讓用戶滿意。”
2014年,仁和集團以“做一個掌握傳統資源的互聯網企業”為目標,加速向互聯網轉型,構建叮當大健康生態圈,開啟了向互聯網醫藥公司的創新轉型。目前,仁和集團以“M2F+B2B+O2O”全產業鏈模式搭建醫藥“互聯網+”戰略,形成了藥品原料采購、藥品生產制造、藥品流通銷售、用藥咨詢服務及終端快捷配送全產業鏈,為老百姓提供了專業、安全、實惠、快捷的用藥服務。
仁和以和力物聯網(M2F平臺)聯合近300家醫藥工業制造企業,實現了原料采集,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降低了采購成本;叮當醫藥電子商務公司正在構建全國藥品批發網絡,打造醫藥銷售B2B平臺;叮當快藥APP移動客戶端創新醫藥健康新零售模式,實現了28分鐘送藥上門服務。
去年5月26日,叮當快藥在京召開“叮當大健康生態圈戰略升級暨叮當智慧藥房揭牌儀式”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叮當大健康生態圈戰略升級,并對外發布了叮當智慧藥房、療程優購、叮當4.0升級和全球海淘等一系列戰略升級舉措。
“互聯網+”使得傳統醫藥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相互滲透加速,市場資源要素不斷優化重組。叮當大健康生態圈提供了從藥品生產到便捷購買、智能化健康管理的人類大健康服務。
仁和集團旗下醫藥O2O平臺“叮當快藥”因為打通了源頭生產及商業流通與終端,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降低了成本,同時也在終端為用戶提供購藥實惠,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沈陽、鄭州七大城市的全面覆蓋,并實現了7×24小時核心區域的免費配送,向用戶承諾28分鐘送藥到家,將用戶服務做到極致。
其中,北京市場于去年11月實現日訂單突破兩萬單,叮當快藥華北事業部于同年11月實現盈利,跳脫出了“O2O缺乏清晰盈利模式”的怪圈。
2016年12月28日,叮當快藥獲投資機構同道共贏3億元A輪融資,引領醫藥健康新零售,成功開創了互聯網醫藥O2O運營發展的生態盈利新模式,推動健康中國落地。
楊文龍表示,仁和集團作為一家掌握傳統資源的互聯網企業,傳統醫藥產業與創新健康產業“雙輪驅動”,一方面保障了創新健康產業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傳統醫藥的產業升級。